企业应依托大数据研发新药种
去年中药经济运行严重下滑,今年中成药增速放缓。中医药大品种还能走多远?12月3日,在“医药战略转型期的中药大品种培育论坛”上,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多重因素致中药经济增速放缓
论坛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磊说,去年中药经济运行严重下滑,今年中成药经济增速放缓,预计增速仅为4.9%。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中成药制药产值6167.4亿元,同比增长仅5.69%;中药饮片产值1700亿元,同比增速下滑至12.49%。中药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市场下滑最为严重,去年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为877.06亿元,同比增长仅0.85%。李磊说,医保控费、药占比、临床路径管理是中药注射剂遭停用的三大主因。今后,一些存在问题、用量巨大、不良反应问题较多的原医保中药注射剂,被调出医保的风险相对较大,这对中药注射剂企业来说是一个警示。
为什么增速下滑?李磊认为,原因包括中药材不合格、中成药由西医处方、临床超说明书使用、老品种主导市场、实际工艺与国家标准不符、盲目创新剂型等。
中医药发展迎来政策利好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至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李磊认为,《纲要》首次明确了中医药在人类医疗保健中的定位和作用。这对于呈现低增长的中药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为大健康、大中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说,中医企业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得看中医药的价值所在。价值才是正道,才能决定一个中药大品种能走多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中药大品种联盟秘书长杨洪军认为,中医药大品种要加快质量升级,促进绿色安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推动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生产集约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才能真正解决小、散、乱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中药大品种科研成绩可喜
“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药大品种产生市场价值的基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梅说,最终中药大品种要实现“三高四特和共识疗效”,即:高技术含量、高知名度、高销售额;特效、特色、特携带方便、特服用方便;品种的临床疗效中医认可,西医也认可。
医疗已经登录数据驱动的时代,可中药却缺乏严谨的临床数据支撑。张秀梅说,海量信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记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知识和诊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和经验知识,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中药企业应重视基础研究,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从工艺、标准、治疗药效等方面获得专利权、构建产品技术壁垒,并在大量数据库资源的支撑下,创新研发新药种,从而避免因情报不通而造成重复研究和侵权。
企业如何构建中药科技体系?张秀梅认为,大型企业,可通过提升科技含量挖掘已有产品新的价值,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科学数据体系,加强学术宣传;通过科技手段挖掘新品种。小型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可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通过严谨临床评价,获得可靠的临床证据,逐渐成为大品种。
目前,中国中药大品种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3个中药材标准已被《美国药典》正式采纳;66个中药片标准被欧洲药典收载;复方丹生滴丸在美国即将完成三期临床研究,康莱特注射液、扶正化瘀片等已完成二期临床;地奥心血康胶囊、丹参胶囊两个中成药作为传统药物成功在欧盟注册。此外,2006年至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共资助项目8411项,与中药大品种相关科研项目有112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