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痛风药市场欣欣向荣各品种有人欢喜有人愁
痛风在我国并不鲜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不断提升,引发多方关注。截至目前,尚缺乏全国范围的通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估计为1%-3%,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但是,痛风不仅仅影响人体的关节,情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且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前不久,《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在北京正式发布,指南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对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
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使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抗痛风药市场概况
随着我国痛风发病率增高,抗痛风药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期。自2011年后,重点城市医院抗痛风药销售额增长率几乎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2016年前3季度,重点城市医院抗痛风药销售额已达到1.20亿元,预计全年较2015年的1.09亿元将实现超过40%的增长。
目前临床治疗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根据《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建议,急性发作期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镇痛治疗;缓解期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非布司他是2013年在国内上市的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降尿酸作用与别嘌醇相当或略优,但该药物导致的药疹明显低于别嘌醇。非布司他自上市后,受到了抗痛风药市场的广泛认可。2013年上市之初,非布司他在重点城市医院销售额为36万元,而2016年仅前三季度销售额就达到了0.48亿元。目前国内生产销售非布司他的药企共有三家,分别是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1.0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1.64%)和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7.35%)。
别嘌醇在临床上降尿酸效果显著,常年占据重点城市医院抗痛风药20-30%的市场,2014年份额最高为37.83%。近两年受到非布司他异军突起的影响,市场份额走低,2016年前3季度为22.8%。目前别嘌醇市场份额前三甲分别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41%)、Heumann(赫曼,20.69%)和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17.57%)。
苯溴马隆自2000年登录我国后便占据了抗痛风类药物重点城市医院用药第一名的位置(约占70%)。2003年因为严重的肝损害退出其原研地法国,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文提醒苯溴马隆的肝损害问题。近年来,苯溴马隆重点城市医院份额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前3季度仅为36.38%。目前共有五家企业生产销售苯溴马隆,分别是Heumann(赫曼,56.88%)、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27.08%)、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7.67%)、江苏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7.64%)和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0.73%)。
秋水仙碱是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的有效成分,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应用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萃取物治疗痛风。自上世纪30年代,秋水仙碱被广泛应用于痛风治疗。由于秋水仙碱常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且细胞毒性大,临床上通常单独采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抗炎镇痛。近10年来,秋水仙碱在重点城市医院销售额一直维持在100万元左右,2016年前3季度市场份额前三甲分别为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4.25%)、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28.63%)和景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2.81%)。
抗痛风药国内研发概况
目前国内抗痛风药研发领域最热门的当属非布司他,共受理研发申请216件,其中新药研发203件;紧随其后的是托匹司他,同样是一款降尿酸药,目前受理的76件研发申请全部为新药研发。由国内研发概况不难看出,抗痛风药市场的飞速增长引起了更多国内企业的关注,其中不乏华润双鹤、浙江海正等知名企业。痛风药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